当前位置:市州 > 正文

雅安宝兴:“县管校聘”开启教育兴县之路

雅安宝兴:“县管校聘”开启教育兴县之路
2021-04-25 14:57:22 来源:

中华网四川消息 教育兴则国家兴,对于雅安市宝兴县这样一个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山区县而言,教育的兴旺对于县域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2019年,面对学生生源“村空、乡少、城镇挤”的趋势,宝兴主动对全县中小学布局作出科学调整——将全县35所学校调整为8所中小学、1所公办幼儿园、N所私立幼儿园的“8+1+N”模式,为相关改革启动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2月,宝兴县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提出,强力推进教育、卫生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县管校聘”改革,以重构县域教育生态为目标,探索一条教育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县域振兴的高质量发展路。

教育兴 乡村兴 县域兴

宝兴县是一个人口不足6万的山区小县,其中农村人口占70%以上,县域教育长期薄弱导致人口吸附力持续下降,必将削弱乡村振兴和县域振兴的动力。

“让县委、政府满意,让社会满意,让教师满意。”对于宝兴而言,通过“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现教育振兴,其意义不仅在于教育本身,更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雅安宝兴:“县管校聘”开启教育兴县之路

2020年7月17日,宝兴县委书记冯俊涛到县教育局调研“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时强调,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同时表示县委政府将对改革给予最大的保障。

同年6月12日,宝兴县教育局举办“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校长论坛上,宝兴县委副书记、县长罗显泽也强调,要坚持聚焦问题,形成改革共识。

宝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文台表示,“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虽然是由教育局牵头,但如果没有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也是很难推动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教育改革的高度重视和实实在在的支持,让推动此项改革在宝兴落地的实施者们更有底气。

2020年5月22日,宝兴县委办、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宝兴县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县管校聘”改革工作作出了明确的部署和安排,同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为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副职为副组长,县教育、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宝兴县中小学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一年来,宝兴稳步推行“校长公开选聘”“学校设岗竞聘”“教师分流指导”“教师跟岗培训”“教师退出机制”“校长职级制”“教育教学质量考评方案”等综合配套改革等十多项工作;完成全县8所中小学校校长的选拔聘任和517名教师的竞聘上岗工作,全县校行政由135人减少至85人,后勤从业人员优化率达29%。

雅安宝兴:“县管校聘”开启教育兴县之路

简政放权 赋能学校

“改革的最大成效是让合适的教师走上适合的岗位,激发大家‘教好书’的动力,给全县教育系统重新注入活力。”宝兴县教育局局长李德伟说,改革前,对教师“多头管”“管多头”的现象普遍,学校管理层级增多、管理关系复杂,管理协调困难,由此带来监控成本增加、激励力度下降等问题。改革理顺各级对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打破体制的藩篱,简政放权,赋能学校,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改革后,全县教师统一纳入宝兴县教育局成立的教师管理服务中心管理,实现“县管”,然后县内各学校则根据自身教学需要,面向所有“县管”教师开展竞聘,学校根据教师的能力和表现有权决定是否聘用。

宝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石文台表示,如果说“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在宝兴的顺利启动、铺开,取决于县委、县政府的勇气决心、高度重视,那“下半场”考核激励机制的实施,就更需要教育主管及相关部门的科学、精准管理。

教育生态得以重构

宝兴县副县长何少建说,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学校加速萎缩,师生比、班师比降低,个别学校甚至老师比学生还多。导致老师客观上难出教学成果,主观上思想倦怠,投入教学精力不足,进而学生和家长就“用脚投票”,生源持续流失。长此以往,教育生态不断恶化。

改革以来,宝兴“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的关键目标——重构县域教育生态,已经在逐步实现。

“目标明确、尊重意愿、遵循规律,大刀阔斧、方法对头、波澜不惊。”回顾以“县管校聘”为核心的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一年多来的推动历程,李德伟用了24个字做总结。

李德伟表示,宝兴县教育系统人事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生态得到重构,系统内选人用人风气焕然一新,教师展示出积极上进的精神面貌,改革实效正日益显现。(文/图 石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