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健康 > 正文

四川积极探索医学护理新模式 医院护理有了“私人定制”

四川积极探索医学护理新模式 医院护理有了“私人定制”
2021-05-20 09:56:18 来源:

5月17日上午,身患肾衰竭,37岁的孙蓉(化名)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透室进行透析。每次做完透析,她还需要对褥疮换药,但现在不用再跑到别的科室,有专门的护理人员“跨科”为她护理。

“人们对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给护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护理延续服务、互联网+护理、个性化护理等护理新模式已在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四川省护理学会理事长温贤秀表示。

护理“私人定制”每位患者都有不同的护理方案

不久前,75岁的晋婆婆住进四川省老年病医院,医院为晋婆婆进行了全方位检查,在护理方面,则为老人进行了“私人定制”——住院治疗期间,护士给老人定时做踝泵运动预防血栓,主管护士还会适时对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内分泌消化科病区护士长肖利告诉记者,每位入院的老人都会有综合评估和不同的护理方案,“营养不良的就会在饮食上专供相应食品,需要加强运动的也会专门安排陪同散步等。”

今年初,“无陪模式”在成都三医院出现,陪护不再由家人承担,而是交由专业护理。肿瘤患者乔兵(化名)成为第一位体验的患者,既没有让妻子、子女多费力,又节省了请护工的费用。手术及术后康复的一个月时间里,日间护理套餐总价仅298元。算下来每天陪护的花费不到10元。乔先生说,想过请私人护工,“但如果请了,每天的费用大概200块。对我这个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陶岚说,护工费用的高企和陪护水平的参差不齐为患者家属带来了困扰,也为医院实现高质量管理提出了难题。成都市三医院尝试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引进了第三方护理员管理公司,并借助专业的护理培训和规范的管理,强化整个陪护队伍的能力。

“在选择套餐时,需要先接受病情评估,以实现对患者的保障。”医院护理部的韩强介绍,在评估结果之上,经过培训的陪护人员会依据家属选择,提供不同等级的陪护项目。患肾结石入院的吴爷爷选择了298元的陪护项目,包含了住院期间的全程日间普通照护,由陪护人员提供例如检查预约、特殊检查陪检等服务。算下来,10天的住院日均陪护的费用低至30元/天。

“互联网+护理”像预约网约车一样预约护理服务

通过规范开展流程,创新服务模式,“互联网+护理”逐渐在我省各地生根发芽。

今年2月的一天,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伤口造口护理小组专家成员陈丽在手机上收到了一个伤口护理工作邀请:为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处理压疮。陈丽来到患者宋婆婆的家里,不仅顺利完成了伤口处置,还细心为家属讲解伤口的日常护理知识和注意事项。

这样类似于预约网约车的护理体验,绵阳市许多医院都在有序开展。2020年,绵阳市正式启动“互联网+护理”探索实践,将高龄或失能老年人、康复期和终末期患者、长期卧床患者、家庭病床患者等列为重点服务对象,结合线上渠道为他们提供居家的慢病管理、康复护理、专项护理、健康教育、安宁疗护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去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成为我省首家开展“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的试点医院,市民通过下载专门的手机App,就能一对一选择护理人员并进行预约确认。“网约护士”都统一配置有护理工作记录仪,服务行为全程留痕。

“大家好,褥疮的护理要注意这几件事……”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伤口护理门诊建立的微信群里,患者提出护理问题后,护理人员都会及时给予解答。医院伤口门诊护士陈丽娟告诉记者,提供微信护理知识仅是一个方面,如果患者有需求,伤口护理小组还可以到患者家中进行褥疮等压力伤口处置。

线上线下发力 向家庭下沉,向慢病护理等领域延伸

截至2020年底,全省注册护士28.59万人,较2015年增长50%;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41人,较2015年增长47%。

护理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护理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也不能缺位。我省创新建立护士执业信用体系,规范开展护士执业记录定期报告制度,全省已建立21个市(州)级和160个县(区)级护理质控中心,形成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实现全省护理质量管理全覆盖。率先在全国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全省93%的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了护士岗位培训制度。

2012年9月,省人民医院就成立了延续护理中心,打造了一个集门诊、社区、家庭及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护理中心,有效提升了护理专业水平,让出院患者的护理需求得以延续。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还将继续深入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让护理专家团队上线为患者及公众提供线上咨询和上门服务,促进优质护理资源和护理服务从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和家庭下沉,向慢病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居家护理等领域延伸。(白华宇 记者 石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