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治 > 正文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四川去年依法审理1.92万余件知识产权案件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四川去年依法审理1.92万余件知识产权案件
2022-01-26 08:58:33 来源:四川在线

曹凘源 四川在线记者 任鸿

1月25日,省委政法工作会议召开,四川在线记者获悉,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四川去年依法审理知识产权案件1.92万余件、涉金融领域案件11.03万余件。

营商环境是重要软实力、核心竞争力。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四川政法机关以法为“翼”,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天府中央法务区成为法治四川重要名片

2021年2月,天府中央法务区正式揭牌运行,这是省级层面推动建设的全国第一个“中央法务区”,旨在打造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

天府中央法务区怎么建?四川探索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打造法律服务高地新模式,通过创新税费减免、人才引进、涉外合作、要素保障等制度,集聚法务资源,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高端产业入驻,推动法务区与商务区同频共振。

经过一年的建设,天府中央法务区虹吸效应初显,成为新时代法治四川建设的一张重要名片——

构建核心司法聚集区主体布局。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简称“省法院”)成功争取最高人民法院增设第五巡回法庭成都审判点和国际商事法庭,以及成都金融法庭、成都互联网法庭、天府新区法院等审判机构入驻运行,集聚了“一点”“五院+”“五庭+”高能级司法资源。

构建全链条法务体系。天府中央法务区以司法及司法行政服务机构进驻为契机,加速汇聚高能级法律服务资源,成功引进北京通商律师事务所、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国际公证联盟、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等全球头部企业和国际知名法律服务机构30余个,办理相关案件和业务1.2万余件。

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司法机构办案发挥着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近日,省法院审理的“青花椒”案就是这样的范例。

因店招含有“青花椒”三个字,成都温江一青花椒鱼火锅店经营者被“青花椒”商标所有权人起诉,一审法院经审理认定该火锅店侵权。省法院二审认定经营者店招中的“青花椒”三个字系正当使用,不构成侵权。该案的妥善办理,彰显了法院引导建立公平有序市场环境的司法智慧。

用法治为企业发展护航,四川政法机关探索延伸服务触角,依法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全省司法行政机关推出服务营商环境“惠民心”工程,成立217个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服务机构,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9800余万元;开展“千所百处帮万企”法律惠企活动,为企业“法治体检”320次。

四川检察机关对涉民营企业“挂案”开展清理,为企业“松绑减负”。省检察院联合省公安厅对涉民营企业刑事“挂案”开展清理,办结316件。对涉经营类犯罪的民营企业负责人“依法能不捕的不捕、能不诉的不诉”,受理审查逮捕409名涉案民营企业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不批捕159人,变更强制措施82人;受理审查起诉952人,不起诉332人,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同时,积极探索企业合规工作,结合办案实际,引导企业开展合规建设,减少和预防企业犯罪或利益被侵害。

推进形成川渝一体化执法司法格局

2021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四川政法机关的“主航道”,川渝政法机关携手实施了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合作项目,区域一体化执法司法格局纵深推进——

四川出台全国首个省级政府“十四五”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规划,提出要联动化解川渝高竹新区涉企纠纷、联合办案组打击跨区域金融犯罪案件。长江上游成渝地区生态保护法治联盟成立,凝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治合力。

检察机关建立跨区域公益诉讼管辖、鉴定资源共享等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项协作机制,推进司法理念和办案标准的统一。

法院系统建设“云上共享法庭”,开展跨域立案、代为送达、委托执行5.01万件次,联动化解川渝高竹新区涉企纠纷,双城协同提高司法服务效能